网站首页 > 计量知识 >

测量过程的计量性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计量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复现量值的计量基准、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以下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传统《计量法》研究的对象是计量器具和计量标准。第一,计量保证被测参数量值准确一致、单位统一、溯源有据;第二,严格按照测量不确定度的比值关系或量值传递图进行溯源或传递;第三,在管理上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法律法规,有效地保证了量值传递活动的正确性;第四,其所依据的工作文件是政府发布的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或规程,是标准化的测量活动;第五,计量活动的环境条件受到严格控制,满足计量标准准确赋值的前提条件;第六,计量人员的素质和技能等要求较高并严格管理;第七,计量活动随时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有利于按要求开展准确的量值传递工作。

《国防计量监督管理条例》中计量的研究对象是研制过程中的测量设备和专用测试设备或大型试验设施,计量管理需要针对研制过程建立计量师管理体系强化过程的计量监督管理。目前,在国防工业领域按照研制总要求,各型装备依据《国防计量监督管理条例》及配套法规,制定了计量保证方案,强化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过程中的计量器具和测量设备的计量管理,特别是针对试验过程出台了专用测量设备和大型试验设施相关计量管理办法,强化了研制过程的计量管理,对提升装备研制能力和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即将计量以及计量管理的理念延伸至研制过程的相关测量活动的管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计量条例》中的计量对象改变为装备和测量设备。用保证计量器具或计量标准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以及基于性能指标的保障理念,保障装备在使用阶段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为此,加强装备全寿命各阶段系统性计量保障方案的建立并强化计量监督管理。不仅要加强测量设备和计量标准的管理,更需加强装备或测量设备的计量保障。也就是说装备以及测量设备从设计到使用各阶段,都要按照计量的理念建立有利于装备使用阶段的系统计量保障的管理理念。

总之,原本计量是在严格的实验室环境下,按照规程或规范所要求的测量程序,经过反复验证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研制生产过程测量数据的有效性如何保证呢?也应该按照计量标准器具的严格管理理念,对研制生产过程中计量标准、测量设备、专用测试设备和大型试验设施,进行测量数据的有效性管理,即“计量性”管理。同样,加强装备全寿命各阶段系统性计量保障方案的建立,并强化对装备和测量设备按照“计量性”要求进行计量管理,保证装备和测量设备的测量数据有效性。其实质为“测量过程的计量性”,简称“计量性”。

我国传统计量管理有四大特性,即: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和法制性,保证测量结果可重复、可复现、可比较。准确性是计量的基本特性,表征测量结果与约定真值的接近程度;一致性是统一单位下量值的一致程度,表征测量结果在给定条件下不确定度的可比较程度;溯源性是指任何测量结果都能通过连续的比较链溯源到计量基准或计量标准,是准确性和一致性的技术归宗;法制性是计量社会属性的法律保障,是技术手段之外的行政管理。这四大特性也是“计量性”的细化或表述,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和法制性。

比照测量的国际定义:测量是通过实验获得并合理赋予某量一个或多个量值的过程。此处,①测量不适用于标称特性;②测量意味着量的比较并包括实体的计数;③测量的先决条件是对测量结果预期用途相适应的量的描述、测量程序以及根据规定测量程序(包括测量条件)进行操作的经校准的测量系统。

由定义可以看出,测量的本质是量的量化,测量体现了人们对测量结果的认知程度。测量的先决条件:某量的量值描述、量化的方法及所包含的边界条件、所选用的满足溯源链要求的经校准的测量设备。所以,测量的基本要求与计量性要求是一致的,其核心内涵都是量的合理赋值。

研究美军标MIL-STD-1839D《美国国防部校准和测量要求》(以下简称1839)时,可发现我国测量人员和管理人员常把该标准当作测试性标准,而其测量的准确性和溯源性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美军标1839系列标准是计量性要求,各章节都涉及系统、子系统和测量设备的校准和溯源方法,非常重视测量数据的计量特性。其研究对象包含了装备和测量设备,也包含了研制过程和试验过程中的计量标准、测量设备、专用测试设备和大型试验设施等,回答了测量过程的计量问题。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全文公开系统 全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信息公开系统 监督局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