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计量知识 >

仪器校准出现异常要怎样做?

当仪器校准出现异常时,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仪器的可靠性。以下是对此情况的详细处理步骤:

一、立即停止使用并标记

一旦发现仪器校准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该仪器,以避免其继续产生不准确的测量结果。同时,应对仪器进行标记,如贴上“校准异常,禁止使用”的标签,以防止误用。

二、分析异常原因

接下来,需要详细分析仪器校准异常的原因。可能的原因包括仪器本身的机械或电气结构问题、校准方法不正确、操作人员的误操作、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的影响等。通过综合分析,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三、采取相应措施

  1. 修理或调整

    • 根据异常原因的分析结果,对仪器进行必要的修理或调整。例如,更换磨损的零件、调整仪器的参数设置等。

    • 修理或调整后,需要重新进行校准,以确保仪器的测量精度达到要求。

  2. 重新校准

    • 对于修理或调整后的仪器,必须重新进行校准。

    • 如果重新校准后仍然不合格,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仪器的性能,或者考虑更换新的仪器。

  3. 环境控制

    • 确保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环境条件符合仪器使用要求。

    • 对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和控制,以减少其对仪器校准结果的影响。

四、记录和报告

  1. 详细记录

    • 将仪器校准异常的情况、处理过程、修理或调整措施、重新校准结果等详细记录在案。

    • 记录应包括时间、地点、人员、仪器型号、校准结果等关键信息。

  2. 报告相关负责人

    • 及时将仪器校准异常的情况和处理结果报告给相关负责人。

    • 报告应清晰明了,便于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并作出决策。

五、加强仪器管理和维护

  1. 定期检查

    • 加强对相关仪器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 制定详细的检查和维护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2. 培训操作人员

    • 对操作人员进行仪器使用和校准方法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校准准确性。

    • 通过培训,使操作人员了解仪器的性能和特点,减少误操作的可能性。

  3. 更新设备

    • 对于频繁出现校准异常或无法满足测量需求的仪器,考虑进行更新或替换。

    • 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

综上所述,当仪器校准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标记、分析异常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记录和报告、加强仪器管理和维护。这些措施将有助于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仪器的可靠性,提高实验或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全文公开系统 全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信息公开系统 监督局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