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仪器校准送检完成后应怎样进行检查
在仪器校准送检完成后,为确保校准的有效性和仪器的准确性,应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检查。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检查步骤:
一、证书和报告的核查
归档证书:
校准完成后,应将校准证书归入档案,以便日后查阅和参考。
检查证书信息:
仔细核查校准证书上的信息,包括测量数据、结果、结论等,确保这些信息与原始记录一致。
检查证书是否提供了修正值、修正因子或校准曲线等必要信息。
二、仪器信息的核对
基本信息一致性:
确认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与校准证书报告是否一致,包括仪器型号、序列号等。
校准状态确认:
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校准有效期内,确保仪器在有效期内使用。
三、校准结果的验证
更新修正值:
如果校准后产生了新的修正值,使用或保管人应及时以新的修正值替换旧的修正值。
同时,应更新计算机处理检测数据的相关软件中存储的修正值。
核查实验过程:
对照原始记录检查被测对象的信息是否完整、准确。
检查依据的规程、规范是否正确,是否为现行有效版本。
检查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和配套设备是否符合规程、规范的规定,是否经过校准并在有效期内。
检查规程、规范的规定或客户要求的项目是否都已完成。
对数据计算、换算、修约进行验算。
检查结论是否正确。
如有记录的修改,检查修改是否规范,是否有修改人签名或盖章。
由未参与校准操作的人员对整个校准实验过程进行审核。
核查内容包括:
重复测试与验证:
如果规程规定需要重复测试,则负责进行重复测试,并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四、仪器使用前的核查
功能和校准状态核查:
如果仪器设备在送检期间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返回后应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核查。
对现场检测校准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在其进/出实验室时进行核查,确保其功能正常且校准状态得到维持。
异常处理:
如果在核查过程中发现仪器异常或校准结果不符合预期,应及时进行维护与维修,确保仪器处于正常状态下运行。
通过以上步骤的详细检查和验证,可以确保仪器校准送检完成后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测量和测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