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计量知识 >

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引言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将生物识别元件(如酶、抗体或DNA)与物理化学转换器相结合的装置,用于检测特定生物分子的存在或浓度。这种技术在医疗诊断、食品安全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随着纳米技术和微制造工艺的进步,生物传感器正变得越来越灵敏和便捷。本文将探讨几种主要的生物传感器技术和其应用场景。


二、主流生物传感器技术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原理:通过测量由生物反应产生的电流变化来确定目标分析物的浓度。

特点:适合于实时监测,广泛应用于血糖仪等家用医疗设备中。

光学生物传感器

原理:基于光信号的变化(如荧光、吸光度或散射光强度)来检测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特点:高灵敏度,适用于复杂样品基质中的低浓度目标物检测。

压电晶体生物传感器

原理:利用质量吸附引起的振荡频率变化来量化生物分子层厚度。

特点:无需标记即可直接检测,适合于快速筛查应用。


三、生物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临床诊断

快速准确地检测血液中的病原体或肿瘤标志物,支持早期疾病诊断。

食品安全

监测食品中的致病菌、抗生素残留及过敏原,确保消费者健康。

环境保护

跟踪水体或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评估污染程度并制定治理策略。


四、未来发展趋势

微型化与集成化

开发小型化、便携式的多参数生物传感器,便于现场即时检测;同时探索芯片实验室(LOC)技术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

智能化与自动化

结合AI算法实现自动化的数据处理与结果解读,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开发自供电型生物传感器,减少对外部电源的依赖。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全文公开系统 全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信息公开系统 监督局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