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计量知识 >

光学测量技术的发展与智能制造中的精密检测应用

一、引言

光学测量技术因其非接触、高精度、全场测量等优势,在智能制造、微电子制造、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和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的发展,光学测量正朝着智能化、实时化、网络化方向演进。


二、光学测量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

光学测量涵盖多种技术手段,主要包括:

激光三角法:利用激光投射与接收角度变化实现位移测量;

干涉测量:基于光波叠加原理进行纳米级形貌重建;

共聚焦显微术:实现高分辨率三维表面分析;

白光干涉术(WLI):适用于晶圆、微结构、涂层厚度测量;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通过图像比对分析物体变形;

机器视觉测量:结合图像识别算法进行尺寸、缺陷检测。


三、核心技术与系统组成

1. 高速CCD/CMOS相机

具备高分辨率、高帧率特性,适用于动态测量场景。

2. 激光位移传感器与扫描仪

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在线尺寸测量与轮廓识别。

3. 白光干涉测量系统

集成光源、物镜、扫描平台与数据处理模块,广泛用于半导体器件与光学元件检测。

4. 光学轮廓仪与显微干涉系统

结合显微镜与干涉技术,实现微观结构的高精度测量。


四、典型应用场景

1. 半导体芯片线宽与台阶高度测量

集成电路中金属线条宽度、氧化层厚度等参数需达到几纳米甚至更小,依赖高精度光学测量系统进行评估。

2. 汽车零部件尺寸检测

发动机缸体、齿轮、刹车片等零件通过机器视觉进行自动尺寸测量。

3. 医疗器械外观缺陷检测

便携式血压计、监护仪等设备通过光学图像识别检测划痕、异物等问题。


五、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面临的问题包括:

复杂结构遮挡效应影响测量完整性;

衍射极限限制空间分辨率;

图像处理算法复杂度高。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超分辨光学测量技术突破(如STED、SIM);

AI驱动图像重建与自动分析系统;

便携式光学测量设备开发;

多模态融合测量平台(如光学+AFM+SEM);

标准化图像数据库建设:推动研究成果共享与复现。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全文公开系统 全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信息公开系统 监督局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