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计量知识 >

量子传感与磁场测量技术的发展与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

一、引言

量子传感技术利用量子态对环境参数的高度敏感性,实现超高精度的磁场测量。基于金刚石NV色心或超导量子干涉装置(SQUID)等的量子磁力计,已在生物医学成像、神经活动监测、细胞磁感应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


二、量子磁场测量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

1. NV色心磁力计

利用金刚石中氮空位中心的自旋能级对磁场变化的响应。

2. 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

基于约瑟夫森效应,实现超灵敏磁场探测。

3. 冷原子磁力计

通过原子自旋进动测量磁场强度,具有非接触、高分辨率优势。


三、核心技术与系统组成

1. 量子传感器件与操控系统

包括激光、微波、磁场调制模块等。

2. 磁场图像重建与信号处理系统

用于信号提取、图像重构与噪声抑制。

3. 生物样品适配与测量平台

实现活体或离体组织的磁场成像。


四、典型应用场景

1. 脑磁图(MEG)测量

用于无创脑神经活动成像,辅助癫痫、认知研究等。

2. 心磁图(MCG)检测

非接触式监测心脏电活动,评估心律失常与心肌病变。

3. 细胞与组织磁感应研究

研究细胞膜电位、离子通道活动与磁场响应机制。


五、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面临的问题包括:

环境噪声影响测量精度;

系统复杂度高、维护成本大;

生物样品测量需兼顾安全性与分辨率。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室温量子磁力计材料开发;

芯片级量子磁传感器集成;

AI驱动的磁场图像识别与建模系统;

结合脑电图(EEG)实现多模态融合成像;

面向临床的便携式量子成像设备开发。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全文公开系统 全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信息公开系统 监督局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