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计量知识 >

基于温度计量的高温炉膛温度场校准技术发展与材料热处理工艺控制应用

一、引言

在冶金、陶瓷、航空航天材料热处理过程中,炉膛温度的均匀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材料组织性能。通过温度计量手段对高温炉(>1000°C)进行温度场校准,是保证热处理工艺一致性和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关键。


二、温度场校准的基本原理

依据JJF 1309、IEC 60584等标准,在炉膛内布设多支经过校准的热电偶(如B型、S型),在设定温度点下测量各位置的实际温度,计算温差分布(如±5°C),评估炉温均匀性(TU)与波动性(TV)。


三、核心技术与系统组成

耐高温标准热电偶
使用贵金属热电偶(PtRh),经国家基准实验室校准。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同步记录多个测点温度,时间分辨率≤1秒。

温度场可视化软件
生成二维/三维温度分布图,识别高温区与冷区。

炉体结构优化建议模块
根据温度场结果调整加热元件布局、气流方向。


四、典型应用场景

航空发动机叶片热处理炉校准
确保固溶、时效处理温度均匀,防止晶粒异常长大。

真空烧结炉温度验证
用于硬质合金、陶瓷材料烧结工艺控制。

连续退火炉在线监测
实时监控带钢退火段温度,防止过热或欠热。

碳纤维预氧化与碳化炉温控
精确控制升温速率与保温时间,保障纤维性能。


五、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挑战:

高温环境下热电偶易老化、漂移;

炉内气流扰动影响测温稳定性;

大型炉体测点布设困难。

未来方向:

发展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分布式测温系统;

推进红外热像仪辅助温度场评估;

建立炉温均匀性动态补偿模型;

推动智能热处理工艺自适应控制系统。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全文公开系统 全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信息公开系统 监督局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