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计量知识 >

基于生物计量的工业发酵过程菌体浓度在线监测技术发展与生产效率优化应用

一、引言

在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生物燃料等工业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如OD值、干重)是反映微生物生长状态的核心参数。通过生物计量手段实现菌体浓度的实时、非侵入式监测,是优化补料策略、控制发酵周期、提升产物收率的关键支撑。


二、在线监测的基本原理

利用光学、电学或声学方法间接反映菌体浓度变化:

近红外光谱(NIRS):基于细胞对特定波长的吸收特性;

介电常数测量(电容法):检测活细胞膜引起的介电响应;

超声衰减法:通过悬浮颗粒对声波的散射程度推算浓度;

微型光纤传感器:集成在发酵罐内,实时采集散射光信号。


三、核心技术与系统组成

原位探头与耐压密封接口
可高温灭菌(121°C)、抗腐蚀,适用于CIP/SIP环境。

多模态信号采集系统
同步获取OD、pH、DO、温度等参数。

软测量建模平台
基于PLS(偏最小二乘)、PCA(主成分分析)或神经网络建立光谱/电信号与真实浓度的映射关系。

与DCS系统集成
将菌体浓度数据用于自动补料控制与终点预测。


四、典型应用场景

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过程监控
实时跟踪生长曲线,避免底物抑制或溶氧不足。

酵母发酵酒精产率优化
根据菌体活性动态调节糖流加速率。

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窗口判断
识别从生长期向产素期的转换节点。

新型合成生物学菌株性能验证
评估基因编辑对生长速率的影响。


五、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挑战:

发酵液泡沫、色素、颗粒物干扰测量;

不同菌种需重新建模;

探头易污染,维护成本高。

未来方向:

发展抗污染自清洁探头技术;

推进AI驱动的自适应软传感器模型;

构建工业微生物生长参数计量标准体系;

实现从离线取样到全生命周期在线监测的转型。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全文公开系统 全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信息公开系统 监督局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