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计量知识 >

基于生物计量的工业微生物代谢通量分析技术发展与发酵过程优化应用

一、引言

在生物制造领域(如氨基酸、有机酸、生物基材料),微生物的代谢路径活性直接影响产物得率与生产效率。通过生物计量手段构建代谢通量模型(Metabolic Flux Analysis, MFA),定量分析关键节点的碳流分布,是实现精准调控、提升发酵经济性的核心技术。


二、代谢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基于质量守恒与同位素标记实验(如¹³C-葡萄糖示踪),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或核磁共振(NMR)测定氨基酸、有机酸等中间代谢物的同位素富集度,利用数学模型反推细胞内各反应路径的通量大小(mmol/gDCW/h)。


三、核心技术与系统组成

同位素标记底物供给系统
精确控制¹³C-葡萄糖等示踪剂添加时机与浓度。

高分辨质谱与NMR检测平台
分析胞内代谢物同位素异构体分布(isotopomer)。

代谢网络模型与求解软件
如COBRA Toolbox、13CFLUX2,支持基因-反应关联建模。

与过程参数联动分析模块
结合DO、pH、补料速率等数据优化通量预测。


四、典型应用场景

大肠杆菌生产L-赖氨酸通量瓶颈识别
发现TCA循环分流过多,指导基因敲除策略。

酵母合成β-法尼烯的途径优化
提高MVA路径通量,降低副产物乙醇生成。

新型合成菌群分工代谢评估
量化不同菌株在共培养中的功能贡献。

工业放大过程代谢行为一致性验证
比较实验室与万吨级发酵罐的通量差异。


五、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挑战:

模型依赖基因组注释准确性;

胞内取样破坏细胞稳态;

计算复杂度高,求解耗时。

未来方向:

发展在线原位代谢物检测技术(如微流控+拉曼);

推进AI驱动的通量快速预测模型;

建立工业菌株标准代谢通量数据库;

实现从静态MFA到动态dMFA的升级,支持全过程优化。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全文公开系统 全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信息公开系统 监督局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