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力学计量的高速列车轮轨接触力动态测量技术发展与运行安全评估应用
一、引言
高速列车在运行中,轮轨之间的垂向与横向接触力直接影响轨道磨损、脱轨风险与乘坐舒适性。通过力学计量手段实现接触力的实时、动态测量,是评估线路状态、优化车辆设计、保障运营安全的核心技术。
二、动态测量的基本原理
在钢轨底部或轨腰安装应变式或光纤光栅力传感器,结合轮载识别算法,通过测量钢轨局部变形反推车轮通过时的瞬时力值,并分离垂向力(P)、横向力(Q)、冲角(Q/P比值)等参数。
三、核心技术与系统组成
高动态响应力传感器阵列
频响≥2 kHz,量程覆盖5–250 kN。
抗电磁干扰数据采集系统
适应高铁强电磁环境,支持长距离光纤传输。
轮轴识别与信号解耦算法
利用时间序列与轴距信息匹配每一轮对。
安全阈值预警与趋势分析平台
实时判断Q/P是否超限(如>0.8),提示脱轨风险。
四、典型应用场景
新线开通前动态验收
验证轨道平顺性与扣件紧固状态。
道岔区受力特性研究
分析侧向冲击对结构疲劳的影响。
车辆悬挂系统优化验证
比较不同减振方案对轮轨力的抑制效果。
极端天气后线路状态评估
如冻胀、高温变形后的接触力变化。
五、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挑战:
传感器安装影响轨道结构强度;
长期服役中零点漂移与耐久性问题;
多车连续通过时信号重叠。
未来方向:
发展无侵入式声学/振动反演技术;
推进基于数字孪生的轮轨力虚拟传感模型;
建立高速铁路轮轨力计量标准与测试规程;
实现从点测到全线连续监测的升级。